查看原文
其他

现 场 | 第七届古典学年会开幕致辞

古典学研究 古典学研究 2021-10-07



编者按:

    2019年11月1-3日,第七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北京大学礼学中心协办。会议以“古典与现代”为主题,将围绕“中西经典与解释”、“中西古典文明史”、“中西方现代性起源”、“古典学与现代性之关系”等专题展开了讨论。会议开幕式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新雅书院院长甘阳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张辉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吴飞教授致辞。



甘阳教授主持开幕式



会场一瞥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张辉教授致辞


张辉教授致辞


尊敬的甘阳教授、吴飞会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同仁:
大家早上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对第七届全国古典学年会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对承办本次会议的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对甘阳教授的团队、对所有五个协办单位,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自2012年在广东肇庆召开第一届年会以来,比较古典学委员会已经召开了六届年会。六次会议的主题分别为“古典学与现代中国”“施特劳斯与古典研究”“《理想国》的教学与研究”“经学再出发”“paideia/教化:作为人文理想的古典教育”以及“经史与义理”。尽管每届论题有所变化,但古典与现代的对话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对话,一直是历次古典学年会始终关注的不变议题。
这就意味着,即使我们今天研究的只是荷马柏拉图,是《伊利亚特》《理想国》,是所谓的西学;即使我们现在研究的只是孔子司马迁,是《论语》《太史公书》,是纯然的中学。我们也不仅仅是在从事一般意义上的古典学,而已经是比较古典学一种既立足自身,又开放包容的古典学,既努力认识中国,也虚心认识他者的古典学。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一任会长、著名莎士比亚专家,也是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和贺拉斯《诗艺》的译者杨周翰先生曾经说过,在中国研究外国文学的人,首先要具有中国人的灵魂。我们或许也可以说,在中国研究比较古典学的人,应该担负起双重的使命,那就是——既要学会正确而全面地认识西方,尤其是与现代西方形成对照的古典西方;也要通过我们的研究,努力唤起对中华文明的温情与敬意,对中华文明根本问题的体认与追问。
切近理解中国,面对完整西方,这也许就是建立中国比较古典学的初衷,这也许就是比较古典学学人的第一重身份认同。
不仅如此,谦逊对待古人、谦虚对待古书,排除今人对古人的傲慢与偏见,也应该是古典学人的真正德性。
让我们重温《朱子语类》里这段朴素而语重心长的话:


今人观书,先自立了意后方观,尽率古人语言入做自家意思中来。如此,只是推广得自家意思,如何见得古人意。须得退步走,不要自作意思,只虚心将古人语言放前面,看他意思倒杀向何处去。如此玩心,方可得古人意,有长进处。

今人观书,先自立了意后方观,尽率古人语言入做自家意思中来。如此,只是推广得自家意思,如何见得古人意。须得退步走,不要自作意思,只虚心将古人语言放前面,看他意思倒杀向何处去。如此玩心,方可得古人意,有长进处。


朱子遥相呼应,德国哲人莱辛在《汉堡剧评》里也表达了几乎相同的意思:

“我宁愿怀疑自己的智力,也不会怀疑他(亚里士多德)的智力,……我不想为此捞取一个具有深刻见解的人的荣誉,我愿意满足于用较大的谦虚美德来对待像亚里士多德这样一位哲学家。”

我宁愿怀疑自己的智力,也不会怀疑他(亚里士多德)的智力,……我不想为此捞取一个具有深刻见解的人的荣誉,我愿意满足于用较大的谦虚美德来对待像亚里士多德这样一位哲学家。


 左: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一;右: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1729 –1781)


对亚里士多德是如此,对所有伟大的作者、对所有伟大的作品,也当如此。让我们遵循朱子的教诲,让我们向莱辛看齐。让我们在今天学会做古人,让我们学习做一个具有古典心性的现代人。让我们共勉!

《诗经·小雅·伐木》云:“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再次祝第七届古典学年会圆满成功!祝各位新朋老友在金秋的北京,收获满满。

谢谢大家!




古典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吴飞教授致辞


吴飞教授致辞


尊敬的甘阳院长、张辉教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非常感谢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承办第七届古典学年会,古典学研究会自创立以来,筚路蓝缕,前六届年会总是在南方举办,而今终于进京,能够在王国维陈寅恪闻一多等前辈教书的地方讨论古典学问题,既是我们的荣幸,更是给我们的鞭策。无论从会议的规模还是从论文的质量来说,今年的年会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期待着,第七届古典学年会能够为中国的古典学研究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


清华前辈学人,从左至右依次:

王国维(1877—1927),陈寅恪(1890—1969),闻一多1899—1946)。


随着中国古典学研究的深入展开,我们日益感受到中西古典学的深厚内在力量和学术张力,我大致概括为三对基本张力:中西古典学之间的张力,小学与义理之间的张力,古典研究与现代性语境之间的张力。


中西古典学之间的张力

中西古典学之间的张力,是中国古典学特有的问题,我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我们不可能抄袭或照搬西方的古典学研究,而必须借助西方古典学的研究激活中国古典学的深厚潜力,并以此回应现代中国生活的问题,而在这两大学术传统之间,必将长期存在相当大的张力。古典学研究会最初是以西方古典学为主的,在近几年中,中国古典学的分量越来越重,而中西古典学之间的对话与融合也越来越多,在最近几届的年会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我想,我们应该正视、积极回应,并尽可能保留这种张力,因为这是我们古典学研究的重要动力和基本处境。



小学与义理之间的张力

小学与义理之间的张力,无论在中西古典学中都存在,在中国古典学中尤其明显。古典学之所以能保持学术的纯正,而不为社会上的许多嘈杂所搅扰,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是有门槛的。研究西方古典学,古典语言就是门槛;研究中国古典学,对古典文献的阅读和必备的文字、音韵、训诂、文献、校勘等小学方面的能力,也是门槛。但这些门槛的存在,常常使一些研究者陷在其中,而无法关心义理问题;而只关注义理问题的学者,又可能会暴露出一些低级的小学方面的硬伤。如何平衡这两者,整合由不同学科背景进入古典研究的学者,也将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问题。去年的古典学年会的主题是“经史与义理”,就是回应这对张力的一个尝试。


古典研究与现代性语境之间的张力

而今年的主题是“古典与现代”,针对的就是第三对张力,而这应该是三对张力中最大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需要我们殚精竭力、努力去面对的一个张力。我们所做的一切古典学研究,无论中西,归根结底都是要回答现代生活的根本问题。众所周知,西方古典学得以成立,完全是一个现代的事情,古人是不可能自我作古的,只有现代人才会面对古今问题;至于古典学进入到大学体系,成为诸多学科中的一个,更是十九世纪之后才形成的现象。在西方的主要大学当中,古典学学科很难以同样的逻辑并列于文史哲、政经法等现代学科,但却为这些学科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成为这些大学乃至西方文明的不传之秘。中国的古典学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全清晰的界定,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我们怎样深究文史,追踪三代,无论怎样考索典籍,进入古书中不能出来,都是死路一条。立足于现代生活,在古典学术中追寻现代生活的根据,补充现代生活的种种不足,才是我们古典学展开的基本旨趣与真正意义。


沃尔夫(Friedrich August Wolf)


现代大学中古典学学科的出现,本身就是现代学者思考现代问题的一个成果。在很大意义上,现代生活方式,是我们所有学问思考的一个基本处境和出发点,因而,我们的古典学研究,有着非常清晰可辨的现代特征,我们不能只是抽象和教条地谈古代价值,而必须深入到典籍深处,去体会古典文明的深度价值,并使它融入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帮助我们面对现代生活提出的每个问题。我们之所以需要古代资源,正是因为我们还缺乏足够的力量来面对现代生活提出的种种挑战。

比起前面两个张力来,古今之间的这对张力或许没有那么清晰的外延,没有那么界限分明的关键词和主题,但却随时随处包围着我们的生活,浸润着我们的全部身心,给我们的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刺激,同时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营养和活力。希望这次年会能够帮助我们在古代文明和现代生活之间寻找到更多的灵感和力量,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学术研究和我们自己的生活。

谢谢大家!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简介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比较古典学会)于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等国内多所古典学研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刘小枫教授甘阳教授出任首任正、副会长(2010-2016)。现任会长为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吴飞教授(2016至今)。本学会于2012年在广东肇庆召开第一届全国比较古典学年会。此后,相继在重庆、成都、长沙等地举办了第二届至第六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在国内文、史、哲、政、法等学科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学会成立以来,始终以推动国内中西方古典文明研究为已任,在搭建全国性中西古典文明研究交流对话平台方面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古典学学科虽是现代西方大学建制的一部分,但中国人从事古典学研究却并非简单地从西方进行学术移植。中国自身有着非常深厚的古典文明研究传统,现代学术中对希腊罗马的研究也有了相当程度的积淀,日益严峻的现代性问题为二者的交汇和融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如今的中国学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地需要回归古典,既深入理解西方文明的根基,又深刻认识中国文明的特质,从而阐发中国文明的理想,激发中国文明的活力。基于以上认识,本会力图倡导一种既立足自身传统又深入了解西方,既开放包容又承前启后的古典学研究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简介


新雅书院是清华大学为探索本科教育创新,于2014年特设的“住宿制文理学院”(residential liberal arts college);2016年开始正式面向全国招生(文理兼收)。书院以通专融合、学科交叉为导向,为具有综合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优质文理通识教育和跨学科专业教育。


2014年9月27日上午

清华大学"通识教育实验区"新雅书院成立典礼


新雅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首先接受以数理、人文和社科基础为核心的文理通识教育,一年后可自由选择清华大学任何专业方向(美术学院、临床医学等个别专业除外),包括新雅书院自设的两个跨学科交叉专业——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简称PPE),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简称CDIE)。

新雅书院的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分为“新生研讨”(2学分)、“数理核心课程”(不低于12学分)、“人文社科核心课程”(不低于16学分)三个部分。其中人文社科部分已开设《古希腊文明》《西方古代宇宙论》《早期中国文明:从上古到西汉》《<史记>研读》《<孟子>研读》《西方思想经典与现代社会》《自我·他人·社会》《十九世纪英国文学》《英国文学的人文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法律与文学》《莎士比亚与政治哲学》《政治学的视野》《艺术的启示》《建筑与城市文化》《观测宇宙学:从太阳系走向宇宙深处》等核心课程。

书院实行集中住宿,院馆大楼内含学生宿舍、驻院导师宿舍、阅览室、讨论室、音乐室、画室等设施,营造新雅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建设的公共空间和精神家园。


历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回顾


第一届:“古典学与现代中国”,由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承办;

第二届:“施特劳斯与古典研究”,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承办;

第三届:“《理想国》的教学与研究”,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承办;

第四届:“经学再出发”,由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承办;

第五届:“paideia/教化:作为人文理想的古典教育”,由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

第六届:“经史与义理”,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承办。






 刘小枫 | 古典如何返回现代 甘阳 | 中国“古典学”是中国的古典学 甘阳  吴飞 | “古典与文明”丛书总序

 经史与义理 | 第六届全国古典学年会议程

 经史与义理 | 第六届全国古典学年会成功举办

 预告 | 古典与现代:第七届全国古典学年会

(编辑:陈元媛


欢迎识别二维码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相关人士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